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宜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宜春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其中包括《宜春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永磁电机、电梯电机、风电配套电机等特种电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电容器等。依托经开区机电产业基地和袁州机电产业基地的优势,顺应电机高效化、节能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发挥江特电机行业龙头引领作用,加强铸铜转子、大功率高压变频、无功补偿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以及冷轧硅钢片、新型绝缘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应用,大力发展电梯电机、风电配套电机、港口及船用电机、防爆电机、起重及冶金电机等特殊专用电机。整合丰城市、经开区、袁州区等地金升宏(江西)电子、三龙电气、俊朗电力装备等优势企业,突破变电设备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高电压大容量整流变压器、过载配电变压器、光伏及风力发电用箱式变电站、智能型节能干式变压器等产品,鼓励企业发展轨道交通电缆、特种电缆、环保电缆、高压电力电缆等产品。原文如下:宜春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速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改革推动、融合发展、绿色促动、开放带动、安全联动,以项目强攻、龙头培育、园区提升、融合发展等为抓手,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全面推动装备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坚强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6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400亿元。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力争新增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3户、5亿元以上企业5户.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超过20家,新增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新增两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5个,建设1—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培育5家以上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建设10个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一)电工电器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永磁电机、电梯电机、风电配套电机等特种电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电容器等。依托经开区机电产业基地和袁州机电产业基地的优势,顺应电机高效化、节能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发挥江特电机行业龙头引领作用,加强铸铜转子、大功率高压变频、无功补偿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以及冷轧硅钢片、新型绝缘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应用,大力发展电梯电机、风电配套电机、港口及船用电机、防爆电机、起重及冶金电机等特殊专用电机。整合丰城市、经开区、袁州区等地金升宏(江西)电子、三龙电气、俊朗电力装备等优势企业,突破变电设备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高电压大容量整流变压器、过载配电变压器、光伏及风力发电用箱式变电站、智能型节能干式变压器等产品,鼓励企业发展轨道交通电缆、特种电缆、环保电缆、高压电力电缆等产品。(二)工程机械产业。重点发展我市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建筑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机装备、特种设备、轨道交通装备,以及液压件、紧固件、轴承、专用快速接头等基础零部件产品。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特色装备产业链应用,推动建筑起重机械向大型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延伸。提升发展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机械等工程机械,做大做强叉车整机制造,重点发展高起升搬运车、带称搬运车、平衡重堆高车、托盘堆垛车等高效节能内燃叉车和绿色电动叉车,积极争取龙工机械更多畅销车型落户宜春。支持华伍股份与中车集团的合作,通过共性技术研发试验平台建设,吸引一批轨道交通动力安全零配件厂商落户。支持中天智装等行业骨干企业研发生产新一代具备智能吊装运行、毫米级控制精度、近场感应防碰撞、故障自诊监控等功能的平头塔机、动臂塔机等塔式起重机械以及固定式升降机、液压升降机等施工升降机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力拓展轴套、液压泵阀、变速箱、驱动桥、油缸等零部件。(三)文教设备产业。进一步打响宜春国产安全打印设备“金名片”,重点发展能够适配国产操作系统及软件的信息安全激光打印机以及打印、复印、传真、扫描等多功能智能一体机,加快拓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发展共享打印新业态。协同发展标签机、条码机、扫描仪、碎纸机、验钞机、切纸机、收银机等标签识别设备,提升录音笔、键盘、鼠标、装订机、电脑网线、转换器、计算器、打孔器、剪刀、美工刀、报刊架、杂志架等办公耗材及辅助用品配套能力。瞄准教育装备蓝海市场,鼓励发展便携式录播一体机、多媒体讲台、智慧压感黑板、电子白板、家教机、投影机、无线高拍仪等数字化产品,逐步引进教学机器人、VR教学辅助设备等智能化辅助教学产品,探索布局聋校测听设备、助听扩音设备、语言矫正设备等特殊教育装备,努力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四)智能装备产业。聚焦壮大制药装备规模,支持研发生产气动真空上料机、无尘投料站、气流超微粉碎机组、无尘筛分设备、无尘自动配料系统等药物制剂装备,逐步培育医药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围绕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后市场”产业链条,加大对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搭建机器人产业信息互通平台,建设高端智造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机等模压成型智能装备、智能机加工设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围绕构建高水平配套体系,大力发展智能控制系统、变频器、数据采集板卡、精密传动装置、伺服系统等智能测控装置与零部件。三、重点任务(一)实施创新引领工程1. 夯实科创支撑力。积极引进国家科研机构、大院大所来宜合作共建产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创新基地,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完善“产学研用”联结机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体系,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 激发企业创新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规模能级。3. 强化技术攻关力。实施重大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制度,持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协作攻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挥好“科贷通”惠企政策,加大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深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相关政策实施,落实产品推广应用保险补贴政策。(二)实施强链补链工程1. 注重招大引强。重点紧盯世界500强、中国百强大企业、大集团,瞄准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方向,加强与中国中车、华中数控、沈阳新松、深圳大疆、徐工集团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对接,争取更多行业头部企业在宜春布局发展,强化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龙头带动作用。2. 注重精准招商。持续实施全市制造业基础再造行动计划,围绕重大装备、重点领域整机的配套需求,强化精准招商,弥补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空白,紧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领军企业,全面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竞争优势。(三)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1. 加快先进技术融合。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VR、物联网、5G、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入融合,全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物联网+”等的创新应用,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催生一批云制造、共享制造、数字孪生、柔性生产等与产业数字化紧密相关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2. 加快智能制造升级。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落实省市工业发展专项、工业技改扶持资金支持,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培育一批行业市场份额大、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本地供应商,为各行业领域提供服务。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等设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出具个性化诊断报告,提升全行业智能化水平。3. 加快骨干企业培育。持续深入实施省、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筛选有较强产业链集成力和带动力的企业,发挥好中小企业选优扶强若干意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孵化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和制造业领航企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链中影响力,在企业内部、企业间、产业链上下游三位一体化协同,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延伸向服务业转型,形成新增长点。(四)实施生态构建工程1. 加强金融服务。加大财政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金融产品,创新信用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推出差异化融资产品,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2. 加强标准建设。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联合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申报国际标准项目,提升行业话语权。3. 加强兼并重组。支持装备制造业创新企业实施上市,引入资本资金,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有序引导现有骨干企业加快非核心业务的剥离,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四、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产业链链长制,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优化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发挥宜春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机制,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宜春经开区和相关市直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二)抓实政策落地。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工业技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政策落地见效。落实装备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标杆等企业培育政策兑现,鼓励企业创品牌争名片。以市场化机制,适时出台新的增量政策,满足产业链发展的需求。(三)强化人才服务。依托国家级、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支持重点企业通过人才专项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持续开展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扎实做好企业科技特派员、赴企帮扶青年人才的选派工作,鼓励引导人才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